苏惕摸了摸琴,忍不住随手谈了几个小调,才走出房门。
从房间里出来,还有几间房子,庭院前栽着一颗松树,盈盈如盖。
大门旁边还有一方小池,池里种着白莲,苏惕便知此时是夏日。
出门转悠了一圈,这里在县城一角,苏惕嫌太远,便没有在往外面走去。
回到家里,看到一个中年妇人,妇人张口道“先生,您可是饿了?”
苏惕本想问她时间,但听到这话,摸了摸肚子,还未出声。
中年妇人便笑着开口“马上到饭点,东房那边桌子上还有买来的绿豆糕,您先填填肚子,我去灶房准备。”
“劳烦你了。”
苏惕和煦的笑了笑。
中年妇女便转身去了灶房那边,苏惕又溜达了一圈,来到东边的房子,推门进去,看样子像是会客厅。
两把椅子摆在最里面,中间有个圆木桌,圆桌上有一个瓷做的茶壶,雕的的青竹,瓷是青花色。
苏惕摸了摸茶壶,端起来,用小茶杯倒满,尝了尝,是凉茶,
很好喝,消暑气。
桌子上摆了一碟干果,一碟绿豆糕,还有一些黄黄的小酥糖。
苏惕一口绿豆糕一口凉茶,顺着喉咙进到脾胃里,满口清香,又格外畅快。
在东房转了两圈,又去了自己的卧房,房间里很简淡,几乎没有什么别的装饰,就一张床,一个桌子,几个板凳。
衣柜是黄花梨坐的,价值不菲。
苏惕打开柜子看了看,几身布衣长袍叠好了放在最上面。最底下压着一个布包,打开是冬天的棉衣。
床头也有个柜子,里面就是一些小玩意。
妇人是附近人家的主妇,在苏惕私塾做工,每日的卫生和饭都是大娘来做
平日里也不忙,私塾里的孩子都是附近大户人家的孩子。也有穷人家孩子跑到窗外听的。
苏惕也不让人赶,装作不知道,窗外的孩子,来来去去,有的来过几次,有的只来了一次。
大娘将饭端到了东房,便急忙赶回家给自己家人做饭了。
苏惕一个人坐在饭桌前吃了一碗米饭,三菜一汤。
这时苏惕听到有人在叩门,苏惕出门,看到一个扎着长辫子的稚童,面色土黄,身上也不干净。大约八九岁的样子。
他抱着两个还沾着泥土的竹笋。
“小石头,大老远跑来,就是给我送竹笋来啦。”
苏惕摸了摸小石头的头。
一手接过一个竹笋,把竹笋放到了厨房里,让他洗过手,掸了掸身上的土。
给小石头盛了碗白米饭,让他多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