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B认知的人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改变自己对事物的原初认识。所以,可以说B认知是自主人格的基石。”
——“这么说,我们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丢掉了最真实的部分。通常这被人们称为成熟了。你刚才不是说有十四种吗?这才说了一种你接着说吧。”
青云飞若有所思,好像有些理解了。
——“看来,学习新东西你也是很乐意的,就是不愿意自己看书。这样也挺好,我学了。再讲给你听,你若听懂了就证明我理解透彻了。”
楚丽华觉得能拯救她的,果然是青云飞。不过,是自己先要学习,接着才是有这样一个学生正好。
见青云飞点头,楚丽华就低头看了一眼手机,找到刚才说到的地方;然后,简单回忆一下,继续讲下去。
——“第二呢,就是宽容但又嫉恶如仇。
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一方面,他们深切地理解人性的脆弱,具备高度的宽容;另一方面,他们对人性中的恶又有高度敏感和抵触。
例如王小波,他的作品对恶和人性弱点描绘得入木三分,嘲讽起来仿佛不留余地。但同时,他的作品中又有着无限的宽容。
至于第三,就是对自己的体验全然敞开。
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对自己的内心体验欣然接受,自然地表达情绪和思想。他们坦率、自然,又不落入俗套,而且按照本心去行动。
第四种,是以问题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
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他们为工作而工作,而那些非自我实现者,是为生活而工作。
以问题为中心的人在做事情时,非常投入、忘我,为事业自身所吸引,而不是相反,把事业的副产品,例如钱权名利等当作主要目标。
非自我实现者则正好相反,他们也许工作会很卖命,但追求的不是事业自身,而是为了副产品,比如控制别人、赢取社会经济地位,甚至变态地要求其他人服从自己。
在工作中,自主者总是新意不断,创新仿佛总是信手拈来,这也是因为他们有B认知,而不是D认知。
第五种,是超然独立的性格。
具体就是指具有独处与独立的强烈需要,自己做判断,不依赖别人。
第六,不迷信权威和文化。
也就说指权威和文化对他们没有压力,不随大流,不受制于文化环境、权威而被动选择。
第七,有清新隽永的鉴赏力。
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像是没有“审美疲劳”,能以敬畏、惊奇和愉悦的心情体验并鉴赏一生中所遇到的各种事情,并频频产生“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这是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创造的一个名词,是人类最高的需求。
人类在超越自我实现后的超然经验,强调的是心理上主观的感觉。
高峰体验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