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现场.
李鸣宇被张默背着朝内部走去,他们三都有入场证明.
导演上报的电影作品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儿》,成功的进入了竞赛单元.
因为电影节一般有两个单元,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
顾名思义,竞赛单元就是可以由评委会成员们观看然后评选,评委会成员全都是评论家,学者,电影专业人员和观众组成,看完影片后一起讨论出结果.
所以会相对的比较公平.
但也只是相对的比较公平而已,因为还有一些媒体会做公关,这也是能否获奖的一个环节,大型商业制片构思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引导媒体舆论从而达到获奖的目的.
之前就有部电影的投资人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大量发布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从而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甚至还通过媒体和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以保证自己投资的电影可以获奖。
对于这一点张默这个早就想参加电影节的导演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去这样的公关,倒不是他看不起这样的小人行径,只是因为他舍不得花这笔钱.
虽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儿》票房现在很高赚了不少,但更多的钱都是投资人的,也就是自己老板的钱.
而他自己的钱分的也并不多,其实就算分的很多他也不会舍得拿去搞公关的,万一没成功评上奖岂不是钱财两空.
张默这个家伙虽然一直都想获奖证明自己,但是面对金钱的时候,这家伙还是很谨慎的。
而至于去跟李明宇建议,让李明宇去花钱公关然后得奖,他则没有去想过。
因为自己这个老板有多抠门他可是很清楚的,跟老板呆了这么长时间除了舍得在女孩子和游戏身上花钱之外,在其他事情上面绝对不浪费一分钱。
而且老板给女孩子花钱似乎还只是为了掩盖他的性取向而已......
当然这是他不懂李鸣宇这家伙,毕竟李珉宇可是立志想成为败家子的男人,只是一般不在这些没有意义也赔不了多少钱的事情上花钱而已。
其他地方的话那肯定是大手大脚的花,不然也不至于专门花钱投资烂片了。
电影节其实并不像是普通民众所认为的直接颁奖,其实是有一系列组成的,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盛典。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座15-30分钟的回答,给观众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提升在观众心里的好感,从而对影片的口碑造成良性影响。
接着影片如果顺利进入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如果官方没有给安排媒体采访,那也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
而电影节的选片人对于电影也是至关重要,将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这次的张默就很幸运的被选入围.
电影毕竟是用来赚钱获取利润的产物,所以在电影节还是一个能卖电影的好机会,也能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