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惕接下来几天,学车也学的差不多了。
对于车,男人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多久,苏惕也就能够开车上路了。
其实苏惕会骑马来着,还是在建邺的马术俱乐部学的。
杨谨言开学后,便已经开始冲刺高考。
两人联系也只有在杨谨言回家的时候,聊几句。
杨谨言清丽的面容,难免带几丝疲倦。
苏惕帮她晚上会按摩一下肩膀。苏惕过两天考科目二,科目二考完还有科目三。
宋康和赵婕妤回建邺上班了。苏惕和宋康在微信上聊了几句。
听宋康说,又要同学聚会。苏惕想了想还是决定去一趟,毕竟去年没去。
对苏惕而言,现在也没啥不好见人的,毕竟同学一场。
跟杨谨言说了这个事,杨谨言只说是知道了。并没有说什么不让去或者其他的话。
让苏惕很欣慰杨谨言的懂事,和宋康约好了时间,苏惕又跟游清雪说了一声,回建邺看望一下老师。
游清雪很开心,苏惕又去给游清雪准备了一份礼物,准备带过去。
等到一切就绪,苏惕找了一天早上,坐地铁去高铁站,两小时后到了建邺。
到了琴馆时,游清雪穿的红袄,跟去年苏惕见到游清雪时,穿的一样。
游清雪曾经跟苏惕说过,她以前其实也蛮喜欢那些凤冠霞帔,珠帘玉翠。
她也是追求过得,那时汉服还很小众,基本不为人所知,游清雪就已经和一些朋友在穿了。
后来历经岁月,游清雪就算是穿北方的传统大红袄,也能穿的温柔大方。
岁月从不败美人,这句话,在某些具有美貌与智慧的女子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常人对女色的喜欢,到内心和精神。
最后再到更高的种种要求。
这也是人性的不断变化,从本质上来说,不分什么高雅和低俗。
只有在满足前者的需求之后,人才会逐渐有后者的需求。
对食物的需求,也是如此,从一开始的吃饱,到吃好,到吃出逼格,到吃到宾至如归的享受。
人活一世,食色而已。大多数人都是躲不开的。
家国大事,到最后,其实也不过是百姓的柴米油盐。
游清雪是不化妆的,因为苏惕见过游清雪化妆的样子,在雅集上,游清雪会化妆,然后穿汉服。
四十多岁的年纪,化完妆又回到了不到三十的芳华。
倾国倾城可能太浮夸,但画卷里走出来的美人,还是能够说一句的。
游清雪的闺蜜也是如此,其中有一位李姐姐,苏惕是这么称呼的。
她三十多岁快四十,画的淡妆,看起来,也就二十几岁。一颦一笑,动人心魄。
苏惕当时可是厚着脸皮要微信的,当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觉得有个神仙姐姐的微信,朋友圈里看看,也觉得养眼。
苏惕给游清雪带了一方砚台,虽然游清雪琴馆有砚台,但是苏惕这方砚台,是端砚。
中国的砚台,当属三个地方的砚台最好。
端砚便是其中之一。
苏惕将砚盒打开,游清雪嗔道“来就来,还带礼物,下次不准带了啊。”
苏惕笑了笑
“老师,以后想经常来看望您,都不好说。学生一点心意,您收着吧。”
游清雪摸了摸砚台,“是端砚?”
“嗯,在魔都买的。”
“花了不少钱吧。”
“还好,不是特别贵。”
苏惕没说多少钱,打了个哈哈。
“你最近琴有练吗?”
“不瞒您说,练的少了。”
“那你弹弹普庵咒,我看看还有没有需要纠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