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承汲同父亲、端王妃一起用膳。
“王爷,今日皇后娘娘驾临王府了;为着我有孕之喜,娘娘还送了许多补品;其中,那株老山参尤为珍贵。”“嗯。”此时,端王爷的反应很淡漠。
“对了!听皇后娘娘说,新入宫的雀妃很是得宠;近来,为了她,皇上冷落了六宫。”端王妃接着说到。“雀妃?皇后跟你提及雀妃了?”端王爷问到。
“是啊!雀妃专宠,引得妃嫔怨妒,皇后为此颇有些担忧啊!”
说着,端王妃给承汲夹了一块鱼肉。
“那你知道这雀妃的来历吗?”“妾身不知,想必……是当朝重臣之女吧。”
此刻,端王爷顿了顿。
“雀妃并非名臣之后,而只是中等官宦人家、一位侍妾所生之女。”“中等人家?还是庶出?这样出身的女子竟入宫陪王伴驾,还速速封了妃?”此刻,端王妃不经意的一句话触动了敏感的承汲。
“听闻,雀妃虽出身不够荣耀,却天生丽质、能歌善舞;此外,她还颇通诗书,出口成章。可以说,在她的光环之下,皇上身边的女人都黯然失色。照眼下这态势,雀妃有孕是迟早的事;若再生下皇子,她可就与皇后比肩了。”“啊?想不到这雀妃如此了得!难怪皇后娘娘会面露愁容。”
“皇后表面淡然宽和,实则心机深重。为长久稳固其中宫地位,她日日筹谋,不曾有一刻停歇。现在,雀妃成了她的心腹大患;若此女真成了势,皇后就岌岌可危了。说到这里,我要问王妃一句了,你可知这雀妃是何人向皇上举荐的吗?”“妾身不知,还请王爷明示。”
“是你父亲——郑昌龄!”“爹?雀妃竟是……竟是我爹举荐的?”端王爷的回答令端王妃惊讶不已。
“是!我老岳丈眼光独到啊!先是收了雀妃为义女,然后推荐入宫。现在,你父亲也算是半个国丈了!”“爹一直是朝廷重臣,所系之事也都是邦国安危、社稷民生。可眼下,他怎么琢磨起后宫之事了?还费心思给皇上选女人?”说完,端王妃摇了摇头。
“王妃有所不知,后宫之事往往就是前朝之事,甚至比前朝之事还要波云诡谲、还要环环相扣。你父亲之所以这样做,一定是有他的思虑的。”……
晚膳后,承汲回到了书房;刚念了半刻,端王爷走了进来。
“爹!”承汲赶忙起身。“承汲,爹来看看你。”
说着,承汲给父亲奉上了茶。
“听你娘说,你每日苦读至深夜。”“爹有心栽培,为儿子请了最好的师傅,儿子不敢不用功。”
“好!难怪王妃格外疼惜你,的确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端王爷拍了拍承汲的肩。“爹,最近您瘦了,气色也大不如从前了;是不是朝中政事繁忙啊?为免儿子忧心,还请爹多多保重身体。”
听了承汲的话,端王爷微笑着点了点头。
“承汲,你皇叔赏你的那方印可一直收好啊?”“儿子一直好好收着!以前娘在的时候,是娘替儿子保管;自从娘不在了,儿子便自己藏着了。”
此话刚一出口,承汲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漏。
“爹!儿子……儿子失言了!不是……”他急着解释,端王爷却示意他不要惊慌。“无妨!你思念你亲娘,这是人之常情,爹不会怪罪。只不过,这话尽量不要对王妃说起;作为你的嫡母,她很疼爱你;而作为晚辈,你不要让她伤心。”……
此后,端王爷细细询问了承汲的功课,还看了他写的字,并赞其写的字大气而有筋骨,说长子承平不及其十中之一。
“承汲,爹以前对你不够关心,对你亲娘也颇有亏欠;现在想来,心里……挺不好受的。”
不知为何,端王爷忽然向承汲表达了昔日有失关爱之歉意。
事实上,对于父亲,承汲不可能一点怨言都没有。一想起父亲曾经对自己以及母亲的疏离与冷落,他心里就一阵阵的刺痛。
“你是大孩子了,是男子汉了!今后,无论遇到多大的波折,你一定要咬牙挺住;爹虽贵为亲王,却不能陪你一辈子、不能保护你一辈子。三岁看老,你哥哥承平难成大器;若他日遭遇祸患,你一定要设法帮助他。”……
这一晚,端王爷与承汲言说了许多;其中,他的很多话年幼的承汲并不能十分明白。